首页 > 北京捐卵 > 正文

你怎么不把自己放逐到南极

北京捐卵 3年前 (2021-12-02) 0 4330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真是要命

福州供卵服务

哈尔滨供卵需要多少钱


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嘉莹 嘉莹

我看了新闻

真的只能摇头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ㄚ维子妈咪 ㄚ维子妈咪

还蛮好笑的= ="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洁希 洁希

真的很没水準

这样的人当教育首长

真是罄竹难书啊

可怜的孩子们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爱 来 自 于 宝 贝 们。 。爱 来 自 于 宝 贝 们。

看 到 三 只 小 猪 这 四 个 字

我 左 看 右 看 也 看 不 出 来 是 这 叫"成 语"

好 无 言~~~~~~~~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艾雪妈咪 艾雪妈咪

恩有点强词夺理!!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Niki Niki

不知怎么回事耶~

每次看到他出现在电视画面里,

我都会在他脸上看到:”愚蠢”两个字耶。

神奇吧~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橙汁汽水 橙汁汽水

那我用成语来造一个句来歌诵杜部长:

"才疏学浅"的杜部长,上任以来的伟大功绩"罄竹难书",一旁的"三只小猪"辅佐有力,真是"狼狈为奸"的好榜样。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小花的马麻 小花的马麻

我倒不觉得有必要这么严词否定教育部的做法。

试想,今天如果有个小学生或是初学中文的外国人读到这么一个中文句子:

「虽然年纪老大不小了,她却依然怀抱着灰姑娘的梦想。」

──是不是,该有个地方让他们可以查得到、究竟什么是「灰姑娘」的梦想?

问题出在教育部决定把这些习惯用语收在《成语典》里:

毕竟这有违一般对「成语」的定义。

其实教育部编纂的电子辞典除了《成语典》外,

还有一个收录词彙範围更广的《国语辞典》:

我不明白的是,何不把「三只小猪」收录在后者,

避开「成语」二字,美意依在,也避开了争议。

给各位关心台湾中文教育与文化未来的妈妈们参考。:)

(原作者于 2007-01-23 04:04:21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阿阿 阿阿

妈妈太情绪化了吧

呵呵呵

三只小猪不算成语

但算是西洋寓言的典故

不过不必过度反应

因人废话(我自创的啦!)

很多东西多多认识没什么不好的

语言与文化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摧残的

它是一种集体力量聚集的结果

所以没那么严重啦

国语文会沉沦的原因是因为网路用语和火星文(不过我认真学火星文觉得还满有创意的)

还有过度注重美语压缩到国语文学习时间造成的

如果每个家长都有心

在日常亲子对话用字谴辞多多用心

孩子国语程度要向下沉沦都难

文化要被摧残绝不是一两个人力量就可以做到的

(原作者于 2007-01-23 04:32:17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辰辰的妈咪 辰辰的妈咪

撇开这个议题不谈,我觉得杜部长做得又不是很好,为什么他都不用下台呢?我记得他好像当很久了,之前教育部长不是都一直换吗?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桂花雨 桂花雨

辰辰的妈妈

是因为部长大人他深获"龙心"啦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孟妈咪 孟妈咪

我一看到新闻第一个反应是回头问我老公:

三只小猪是成语?

那么『两只老虎』算不算成语,又或者『一根扁担』呢?

我老公:!@#@#$$%%^×o×o

※我当下只是很单纯的提出我脑子里的想法没有因为他是杜××而想太多

基本上有他=争议(新闻感想)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Jessie妈妈 Jessie妈妈

愚人节应该还没到呀==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大头的大头宝贝 大头的大头宝贝

虽然,每次。看到、杜部长、上新闻

我的心,都深深,浅浅的,八下!又八下。("八下"取自成语"七上八下",由大头爸自创,目前…还不算是"成语",所以也可能…大部份的人还不知道)

虽然,他每次,都是、凹(大头字典:凹-指物体深陷)

凹的很硬

但是。我还是,很佩服他

不是佩服/他的脸皮?

是佩服;他为理念、辩解的勇气

(注:看的很累吗?早点习惯。)

(原作者于 2007-01-23 10:02:13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长腿竹的爸爸(妈妈) 长腿竹的爸爸(妈妈)

我并不认为应该轻鬆看待这个人

他真的给我们的下一代做了最坏的榜样-知错不改 还要硬凹

就算是圣人也难免会犯错

犯错不可耻

知错能改 亡羊补牢亦可

如伊能静 唱错被发现了 马上道歉 我就很认同她

可是杜部长知错不改 若是以他为榜样

犯罪的人不管惩罚多少次 出来以后一定会再犯

因为"教育部长是这样教育他们的"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纯

现今要当官员靠的不是做的好不好

而是你的颜色够不够深!!!

搞不好以后槟榔西施 电子花车 孝女白琴 制服酒店

都是成语喔!!!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玄玄妈咪 玄玄妈咪

现代版的指鹿为马,如果这样想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清清妈妈 清清妈妈

这么猪头也是我们的教育部长

看来应该先把国小以上的国文再重读一次

再来当教育部长好了

真是官大「学问大」

受不了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小慧 小慧

我的小孩教给这样的教育家真是无言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大头的大头宝贝 大头的大头宝贝

突然想到

如果…杜生生移居南极

不知道…企鹅们会怎么想?

1不要来污染我!

2资源不足,无法负担没有生产力的生物!

3我们是不可能请你来当教育部长的-虽然我们很有可能在2050年灭亡,但至少还可以撑到2050年!

4致人类中心主义者:请不要把你不要的"丢"到我家!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桂花雨 桂花雨

教育部的三只小猪是一点小疏失是没错啦

但是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也不要怪妈妈们大惊小怪小题大作

那杜xx的强掰硬坳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徒呼无奈

教育部的绝世创作真的是罄竹难书啊

前一阵子公公过世的时候

每次看到"音容宛在"的輓联我都要暗骂一声杜xx

因为我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唸成音容"ㄩㄢˋ"在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vivian vivian

同意长腿竹的爸爸(妈妈)的观点,这不是个小问题,教育部是主导全国教育的单位,而教育部长的言论更是洞见观瞻,成语的形成或语言的使用,有其文化意义与渊源,并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三只小猪"可以说是将之误植为成语类,这OK,但,杜部长的态度,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告诉小孩,有事只要硬坳就可以?反正没有什么是非了!莫名奇妙!

真的奇怪,政策的失败,或许有机会弥补,但教育的失败,影响的却是长长久久,国民素质下降,是要拿什么去拼阿扁政府口中的"经济"?行政院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人怎么还不动如山的坐在那个位置上?

做为一个妈妈,很无奈啊!我们辛苦找学校,找好老师,结果,原来我们教育部也不过如此,总不能企业外移,连"求学"也要外移吧????

三只小猪是成语,那,"虎姑婆"可以吗? 请问杜部长

(原作者于 2007-01-23 10:24:22 重新编辑过)

(原作者于 2007-01-23 10:30:07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hipmama hipmama

先说我由于长年累月在国外﹐不太能评量这教育部长﹐但倒是以前在台湾就学期间﹐听过不少这教育部长还是大学教授时的一些行径

但话说回来﹐我倒是对"三只小猪"做为一个成语有点不知道如何反应。如果由粗浅的语言学角度来看﹐我倒是觉得语言是活的也是会演化的﹐是会随着人生活的经验和历史跟社会发展一直改变的。新的用法会一直被发明出现﹐然后随着时间慢慢固定下来成为整个语彙中的一部份。因此我个人比较倾向接受新的语料和用语不断的加入被承认许可的语言词库中。

我知道这个有点受争议﹐但关键就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语言"跟"成语"的定义。如果要採取保守的定义﹐成语一定要是出自国学经典才叫成语﹐那"三只小猪"当然不是成语。但如果回头想想几百年前﹐"鹬蚌相争," "割蓆绝交"这些成语﹐以前也只是以前人上口的话语﹐是经过时间的沉澱才变成好像如引经据典的成语。但是如果又回头想想﹐像"割蓆绝交," 现在人哪个上学还是坐草蓆的﹐这个词离现代人生活经验很远了﹐小朋友学习这个成语也得听老师说故事才知道是什么意思。

比方我们学英语好了﹐我们是外国人﹐也得学一些现代比较口语话约定俗成的东西﹐比方人家说slip a micky, 直接翻译的话﹐什么叫做" 溜一只米老鼠," 可是如果去查美语的辞典﹐就会知道是"下药"的意思﹐这对我们学英语的人来说﹐就是一个要特别去学的"成语"。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所谓的字典和辞典﹐就是希望要查询的人要找一个语句的意思﹐可以找到。因此假使我们想像今天一个外国人要来学中文﹐在报纸上读到一句"这个案情有如罗生门一般," 或"这个案情有如楚门的世界," 一个外国人﹐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罗生门," 什么又是"楚门的世界。" 这样的中文词语的解释﹐又要去哪里查到呢?

因此我个人是认为可能要看大家对"成语"的认定是如何﹐如果要从严﹐一定要从"国学"古文经典内出来的﹐那当然"三只小猪"不是"成语"。如果从宽﹐反正是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用法就是可以被承认的成语﹐那或许可以接受。我个人或许不喜欢这个教育部长﹐但大概可以理解编这个成语查询网站的人对成语的认定标準可能是从宽的。即使大家哀叹现今学生国学和中文程度的沉沦﹐我还是比较倾向一个编纂字辞典的人面对所有既存语料採取广纳而非排除的原则﹐这样比较能反应一个语言的实际使用状态﹐而且这个语言也才会继续活下去有新生命﹐也许不是高尚典雅的﹐但确实是现代用这个语言的人的生活经验。我倒是很期待有一天台湾的中文辞典出现这样的条目﹕机车1)名词﹐二轮引擎发动的交通工具, 或2)形容词﹐发源及盛行于民国九零年代迄今﹐形容令人恼怒的感觉。

别炮轰我﹐只是不同的观点﹐我大概也该把自己放逐到南极吧。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小小麦麦 小小麦麦

我替我们的孩子感到悲哀,说错或做错就勇于承认呀,以前小学老师不是都这样教的,可是这只猪脑袋却硬掰,他的小学老师一定没教过他华盛顿砍倒樱桃树这一课,所以他才不晓得做错事可以勇敢的承认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大头的大头宝贝 大头的大头宝贝

hipmama妈说的有道理,语言是种演化

成语更是种"共识"

只是照现在这种舆论情势

「三只小猪」一点也没有资格成为"成语"

也许…再等三百年吧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Regina Regina

hipmama跟之前的那位说的是有点道理耶,只是喔

现在这位杜XX并不是因为你们说的这些理论才这样作,然后被发现才上来“解释”,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做了,然后上来“缓颊”?!就像上次的罄竹难书之类的点点点,完全是以擦屁股的型态出现,并不是因为他有多远大的智慧跟理想,好嘛!

另,回应版主:南极不是垃圾桶,请不要乱丢东西。还是我们把他装进太空梭,射到外太空好了?!(太空梭很贵吗?没关係,这点钱相信很多人顷家蕩产都愿意花)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宝贝的妈妈 宝贝的妈妈

意识型态挂帅, 连中文教学也大搞"去中国化", 把传统文化与教育连根拔起

相信大家中学时都读过元曲, 马志远的"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伟大的杜部长却说:"古道西风瘦马"跟台湾没啥关係, 应该从教材中删掉

中文里美丽的词藻, 是中国文学数千年来伟大的演化成果, 居然要被"三只小猪"取代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夕樱 夕樱

我认同小花的妈妈和hipmama的说法

的确我们再文章里常常提到一些近代电影或者着作的用词用来比喻某些事情

我也相信这些用词解释的编撰是必要的

但是我认为应该放在"俗语辞典"里而不是"成语辞典"

hipmama举例的非常好就像rain 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

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厘语典故后世才将其收入在字典里供人查询

而我们是否急于一时囫囵吞枣的将一堆字词纳入字典而未考虑其广泛及久远性

三只小猪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否曾经有人将其当作成语使用?

有一定有试问妈妈们有认识几人?

文学用词千变万化能突破旧有的範畴固然值得讚赏但普及度还是语言的根本

字典更是文化的準绳收录字词更不能胡乱编纂哪能只追求量而不求质

这样的话"辞海"人人都可写何必等到你杜某人呢?

阿阿妈妈的回覆我也认同我们真的不能排斥新颖的事物

时代一直在进步孩子们的用词日新月异做父母的谁希望跟孩子有代沟?

妈妈有提到"语言与文化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摧残的"

是阿但重点是杜某人是在位者阿她的决策难道不主导老师的教育方式?

一层层洗脑下来受害的还是我们孩子阿

更何况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已经式微

因为资讯爆炸网路的力量加上同侪间的交流早已远远超过父母想给的了

父母现在能做的就是教导孩子筛选资讯的準则而不再是耳提面命了

而国家教育机关现在就连中文成语的纲领都要模糊化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

与其强词夺理跟社会大众辩论成语的定义在哪不如赶紧补编"俗语典"

假如杜某人思想这么新颖不知道您老是否知道"瞎"在青少年心中的新定义?

也许向父母解释这个字远比你在电视上表演"三只小猪"的造句重要得多啦

各位妈妈说的都很有道理每每让我省思

也只有透过讨论区跟更多妈妈交换想法我才不至于落得井底之蛙

至少我不会为了自己的愚行作秀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Emily Emily

重点真的是不该把这类的词句放进成语典

如果一昧的把当下约定成俗的用词都算成语

那实在太不严谨了

因为这样会有成千上万的词句都可以算成语

如「三只小猪」、「灰姑娘」、「楚门的世界」等故事或电影

是典故 有涵义 但不见得能用在一般话句中

也不见得符合长久的语法

何况用出来这样的词句不一定可以让对方能充分了解

不能让对方充分了解不是指对方没听过的艰涩成语

而是听过却无法有一定标準的理解

儘管有官方说辞给了一个解释

如有这次26个成语当中有〔母鸡和金蛋〕

我还能理解就是杀鸡取卵

但是〔母鸡和金蛋〕要用进词句中这这这

另外还有〔狐狸与乌鸦〕、〔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我们可以比喻如这些故事

但不表示这就是成语

除了前面提到的「机车」跟「很瞎」外

突然想到「三条线」也可以编进字典里吧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MOMO MOMO

造句三只小猪

我家三个小鬼头粉会吃胖胖的犹如三只小猪= =d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小王子崴崴的家 小王子崴崴的家

刚看网路留言版

有人说

三只小猪当成语

三小路用

也可以当成语

大家觉得如何

真是悲哀啊

可能我驽钝

有人帮我解释一下

三只小猪到底是骂人笨的意思

还是说团结就是力量

不懂

教教我吧

还是只有杜部长知道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Emily Emily

这次新编进成语典的26个"成语"收录在教育部成语典中

勾选成语检索再输入这些故事或电影名称就可以查到

关于"三只小猪"

上面两个妈妈的用法都不是编列在成语典中涵义

正确的意思是

"童话故事。森林里有三只小猪,一只随便的筑了草屋,另一只想木屋应该就够了,只有第三只用心筑了砖屋。大野狼一口气把草屋吹坏,两口气也吹坏了木屋,最后三只小猪都躲在坚固的砖屋里,大野狼才无可奈何。后来「三只小猪」一语被借来形容多用心,不偷懒,才能有最坚固的成就。如:「我们要记取三只小猪的教训,今天既然要建桥,就要建最坚固的桥。」 "

这就是我所说

用出来这样的词句不一定可以让对方能充分了解

让人听过却无法有一定标準的理解

儘管有官方说辞给了一个解释

但是并不能作为有效的沟通

这26个"成语"的用法大多会变成犹如"XXXXX"

这样是成语吗??

持续三条线中'"

---------------------------------------------

"三条线"出自<<樱桃小丸子>>

意指听到或看到不具意义或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或事情

而感到寒风吹过的情形

(原作者于 2007-01-23 15:12:47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hipmama hipmama

我是不太了解这位教育部长的行政风格﹐因此没有挺他的意思﹐虽然有时也觉得他或许就这件事大概就是挺下面的人。我在想的部份比较只是那位编纂成语辞典的人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因此我觉得这个事件如果要做比较有意义的讨论关键有两处﹐(1)"成语"的定义是什么﹐(2)编纂字辞典的人对于语言的态度是如何。

其实我个人是觉得这件事被炒成政治事件是有点无聊﹐为什么舆论要跟着一些少不经事的记者的风向走? 那不然就是为什么我们又要进入什么"去不去中国化"的部份? 谁知道这个争议后面是不是又是一些古典中文系学者跟一些现代语言学家的学术权力斗争 ﹖中文系里面还真有很保守的教授认为是没有"现代或当代中国文学或华语文学"的东西﹐当然我们也会想那这位学者判定何谓文学是用什么标準。但基本上﹐我是觉得我们面对文学文化议题﹐何必要用担心后起势力或外来挑战的心态呢? 尤其我们都是养孩子的人﹐以后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出跟我们不太一样的文化生活﹐也许很多事我们现在看得是跟着老一辈的猛摇头﹐但残酷的事实却是﹐他们还不是一样会好好长大﹐而且世界还会继续运行﹐而且还是照着他们的价值建构起后续的发展﹐反而是我们这些人慢慢退到边缘去。举个例子来说好了﹐以前哪有什么韩剧﹐但现在大家都在看韩剧﹐以前谁知道"济州岛"在哪里是什么﹐但现在大家都有"济州岛"这个语彙﹐似乎是个浪漫爱情的象徵地。这好像也跟什么去不去中化﹐要取代古典传统戏曲的优美没有什么关係吧。

要放一些新东西进去﹐并不代表旧的成语或国学的美就不要了﹐这应该不牵涉"去中国化"的问题﹐"去中国化"是不可能的﹐可以不必扯到这点上。不要说台湾﹐对岸可是早就历经"文化大革命"的﹐连繁体字都不要了﹐结果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文学可也没死掉﹐也不需要保卫。对岸每天也都在创造很多新的语词啊﹐比如"互联网,""对口单位," 这些他们不编个辞典﹐我们不也得落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我个人会觉得这个成语争议没什么﹐最主要是基于我相信对于文化和语言应该是要儘量扩其包容度﹐比方以后新台湾之子很多人还会带很多东南亚文化进来﹐以后我们的语彙中还会增加更多来自东南亚文化的语彙。这就牵涉到编纂字辞典的人的角色是什么﹐对我而言﹐我觉得他们只是整理语料的人﹐不是也没资格没权力当语言的把关者﹐语言也没有什么更不需要维持什么纯净度﹐因此我才觉得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一下。

我是有想到一些根据模式﹐比如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辞典﹐或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韦式美语大辞典﹐这些字辞典不会因为一个字词是俗的就不收录﹐大概只要有一定人数在用﹐几年后就可以收进去了﹐比方MP3, I-Book这些语彙﹐重点是要注解清楚﹐这个字词出现的年代时间用法出处﹐这样就好了。如果我们连"灰姑娘""米老鼠""手捲""定食""提拉米苏"这样的词彙在我们语言中的存在都无法承认﹐那我们需要否认的可更多了﹐到最后就容易流成类似"没有现代中国文学存在"的心态了。但反观现在全球当道的国际共通语言英语好了﹐这就是个很有本事的语言﹐不管是希腊问拉丁文法文德文西班牙语日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全部可以通通吸纳进去﹐比方Rubik(俄罗斯方块)﹐好的英语字典就查得到。我很希望那么多人相信即将变成另一世界强势语言的中文也有这样的本事。

语言跟文化都是与时变迁的﹐当我们企图要为语言文化和文学划界线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个取决界线标準的原因是有多武断和牵强﹐要抵抗围堵不符合定义的事多得不得了﹐如何取决"俗"和"俚," "外来"还是"传统", 还是"活用"与"失佚," 要到画界线的时候就麻烦的不得了﹐"楚门的世界"是艺术电影耶﹐那个网址点进去都是引经据典的﹐比如"奥塞罗" "罗生门"也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啊﹐难道就因为是翻译的就是"俗"或"俚," 那这样那些"联合国"也是才几十年的翻译字彙要归到哪一类呢﹐又比如"狗屁倒灶"这样"俗"的四字句就不是算成语吗? 我反而觉得那些已经是我们一般认定的成语﹐才是充满各种政治势力运作呢﹐我女儿前几天拿一本成语故事要我念﹐里面的成语典故出处都是历史战争、政争、皇帝大官的话﹐难道要这样才叫成语吗? 因此对于何谓成语的问题﹐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从宽啦。

(原作者于 2007-01-23 15:27:27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黑眼圈妈咪 黑眼圈妈咪

三只小猪是成语很瞎

部长在全国人民面前硬掰更瞎

如果三只小猪真的被编入成语

不敢想像明年又会跑出多少个乱七八糟的成语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大头的大头宝贝 大头的大头宝贝

大头字典:

in

白目国中生

机车

很多人在用,进字典,没啥意见

「我觉得某某人的做事态度,很像三只小猪」,要这样讲,也没啥意见

只是…好像…没有…几个…人…这样会用

收集"成语辞典"…

这个…实在…太"硬"了

收「三只小猪」进成语,不如收「白目国中生」跟「有够机车」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C.H. C.H.

[三只小猪]让我联想到[三人成虎]

也许是太刻意了才让人反感吧!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嘉莹 嘉莹

国语测验:

请写出关于"三"的成语:

(三只小猪)(三小录用)(三声无奈)(_______)(______)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贝果小姐 贝果小姐

hipmama说的我是很同意,但是"三只小猪"算是什么成语啊??? 连俗语都不是 在电视报导以前,我从来没有在任何地方看见"三只小猪"这样的形容词 而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每天上网、阅读的时间精神及速度绝对都算佼佼者了。

我反倒觉得,我看到"很瞎"这两个字的机会绝对比"三只小猪"的机会多。甚至新闻报导可以看到谁谁谁说谁很瞎,却还没看到谁说谁很三只小猪的。

我只能猜想,三只小猪不过是现在年轻人的口头禅罢了。西洋童话故事那么多,每一个都要当成语,那的确可以编很多很多成语典了,而且还可以有同义成语的出现,比如说"灰姑娘"="仙杜丽拉","白雪公主"="雪姑",太好了,不仅可以强迫小孩唸童话,还可以顺便教他们各种翻译的不同,是不?

对于我以下引用的"贝果成语"有不懂的,我很乐意解释:

"杜老大很安徒生ㄟ"

"家长已经快要有夏目漱石的倾向了"

安徒生-幻想力丰富、实际生活悲惨的童话作家

夏目漱石-受胃病所苦、对现实不满的文学名家

不知道杜老大会不会延揽我去编成语典呢? 哈哈哈=='''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夕樱 夕樱

看到hipmama妈妈的回应深感自己才疏学浅读完更是受益良多

对于"三只小猪"是否收录于成语辞典里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虽然心里还是很不能接受但至少能朝更宽广的方向思考

这并不代表我认同杜某人我十分看不惯他那做错事说错话不承认的态度

指鹿为马怎么样都是说不通的

hipmama妈妈也可以搜寻一下杜某人的历年新闻希望能逗你一笑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
hipmama hipmama

杜某人﹐以前在台湾就学时﹐听过这位当时的教授一些事﹐甚至还听闻过他的一些家事。

但我是觉得如果大家觉得这事有争议﹐要批评辩论或应该出来说明负责的对象好像是那个编纂成语字典的人。有那么难像人民解释他们的作法原则吗? 不知道是哪些学者在执行这个计划为这个计划负责。

结果看来这事反而因为杜氏平日形像差﹐被他力挺﹐反而让大家很生气。"三只小猪"这个辞语可能真的有点空泛﹐指涉不如"罗生门"明显﹐很容易流于"两只山羊," 的确是需要斟酌一下﹐因此前面曾提到﹐对于"三只小猪"有点还不知道如何反应﹐但我觉得同一个分类下的其他许多辞语﹐或许没有那么大的争议性。

最后就是我想解释一下今天这事我之所以撇开平日杜氏负面印象不谈﹐是因为以前(杜未上台前)曾在中央研究院某单位担任过某小差事﹐那个单位就是专门採语料建立中文词库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有好几组研究人员一起下去合作﹐一组是语言学家﹐有统计古文的﹐也有统计今文的人﹐负责古文的人每天就是翻古籍﹐负责今文的就是每天看报章杂誌﹐他们的工作就是识别统计各词组出现的频率和法则﹐然后再交给另一组搞资讯的写成电脑程式﹐这样建立起一套词库的﹐那如果是这样统计的﹐就比较不会因俗俚而取决是否要收录﹐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是重複度有达一定程度的﹐就算一个语词。这个研究单位的目标﹐就是朝向支援机器翻译的目标迈进﹐就像现在一些线上翻译软体一样的﹐只是功能更强大﹐拿一段外语贴过来﹐可以自动翻成外语﹐或拿一段中文过来﹐可以用机器翻成外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只能儘量收编容纳各种语料﹐而不能排除﹐不然这样遇到"他很机车"这句话就翻不过去了﹐会翻成"He is very motorcycle," 那这样没人看得懂﹐翻成"He is very annoying"就通了。同理﹐如果今天碰到一句"她的遭遇有如灰姑娘," 那机器翻译时背后的资料库也得有办法辨识"灰姑娘"这个词语﹐要有办法翻成"Cinderella," 而不是拆成 "gray lady," 那这样就又翻错了。

因此我是觉得今天会编出这样的线上检索成语辞典﹐大概可能就是因为语言学家看待语言的方式﹐的确是与文学家或是一般大家以为字辞典是为语文教育和素养把关有点不太一样﹐所以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争议吧。杜不杜﹐这次就先抛一边了。

(原作者于 2007-01-24 02:28:13 重新编辑过)

赞同 0 0 发布于 3年前 (2021-12-02) 评论